一、怎么判断茶叶有水份 如何判断茶叶的含水量
1、含水量的5%左右:抓茶一把,用力紧握很刺手。发出“沙沙”响声,条脆,手捻即成粉,干香高。
2、含水量的7%左右:抓茶一把,用力紧握,感觉刺手。有“沙沙”响声,条能压碎尚脆,手捻成粉末,香气充足。
3、含水量的10%左右:抓茶一把,用力紧握,有些刺手,条能折断,手捻有片末,香气正常。
4、含水量的13%左右:抓茶一把,用力紧握微感刺手,条无显著折断,手捻略有细片。
5、含水量的16%左右:抓茶一把,用力紧握,茶条弯曲,张手时逐渐伸展,手捻略有碎片。有潮气,新茶出现陈气。
二、怎样判断毛茶在制品的含水量
不同的含水量毛茶的硬软、韧脆、手捏感觉,茶叶受力后发出的声音都是各不相同的。手测水分时,力的作用可概括为六个字:抓、握、压、捏、捻、折,并与看、听、嗅相结合,因为不同的含水量的茶叶,其外观和感觉反映是不同的。以条形为例——含水量5%左右时抓茶一把,用力紧握很刺手,发出“沙沙”响声,条脆,手捻即成粉,嫩梗轻折即断,高干香;含水量7%左右时抓茶一把,用力紧握感觉刺手,有“沙沙”响声,条能压碎尚脆,手捻成粉末,嫩梗轻折即断,香气充足;含水量10%左右时抓茶一把,用力紧握,有些刺手,条能折断,手捻有片末,嫩梗稍用力可折断,香气正常;含水量13%左右时抓茶一把,用力紧握微感刺手,条无显著折断,手捻略有细片,间有碎茶,嫩梗用力可折断,但梗皮不脱离;含水量16%左右时抓茶一把,用力紧握,茶条弯曲,张手是逐渐伸展,手捻略有碎片,嫩梗用力不断,有潮气,新茶出现陈气。
三、干茶含水量一般控制在
干茶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%以下,茶叶一般有杀青,揉捻,发酵,干燥等工序,而干燥为最后一道程序,干燥即对茶叶进行脱水最后处理,处理后的干茶含水量为6%以下,当干茶含水量高于8%时就会发霉,含水量达到12%时霉菌繁殖旺盛,会长出白毛并发出霉味。
天晴情况下,刚采摘下来的鲜叶水分含量高达75%~80%。采茶之前下过雨或者下雨中采摘的鲜叶,鲜叶堆中水含量更高。绿茶、黄茶、黑茶、普洱茶一般是讲究到点杀青,就是所谓的看茶做茶,所以没有数据。
1.青茶萎凋之后正常情况下含水量在68~70%左右。
2.红茶萎凋之后正常情况下含水量在60%左右。
3.白茶萎凋之后正常情况下含水量在40%以下。
1.干茶一般含水量在3%左右时,能防止茶叶氧化变质。
2.含水量超过6%时,茶叶会发生化学变化。表现是叶绿素降解,颜色变化快。
3.所以毛茶一般含水量在6%以下才合格,精加工茶在3~6%之间。
4.当干茶含水量高于8%时就会发霉,含水量达到12%时霉菌繁殖旺盛,会长出白毛并发出霉味。
1.一般地说茶叶含水量的高低,对陈化变质有密切关系,茶叶含水量高者会加速陈化。所谓陈化,即茶叶有效成分下降,失去新茶色绿润、香浓烈、味鲜爽的应有品质。
2.保持茶叶绿色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,茶叶中含水量高低,会引起叶绿素的变化,致使色泽变枯。绿茶应有的色泽是:外形翠绿(绿润)鲜活,汤色黄绿明亮,叶底嫩绿有光。
3.含水量高,会引起茶叶发生霉变,水分是促使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,凡茶叶含水量高者,只要湿度适应,可以很快霉变,含水量越高,霉变速度越快,当含水量超过10%,在梅雨季节不要一个星期就可能滋长霉菌,当茶叶含水分超过12%,要不了几天,就会迅速变质。
4.茶叶含水量高,可引起条索变松,因条索由于吸收水分而膨胀,便变得松弛粗大,影响条索的紧结度和平伏度。
5.凡含水量高的茶叶,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,致使色、香、味、形都会明显变劣,如绿茶吸湿后变暗,条松弛,汤深黄,味淡薄,香低沉,品质明显下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