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品味功夫茶叶好喝(品味非凡是什么茶)

一、什么是功夫茶

1、所谓“功夫茶”,是一种泡茶的技法。

2、之所以叫“功夫茶”,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。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,此功夫,乃为沏泡的学问,品饮的功夫。“功夫茶”起源于宋代,在广东的潮州府(今潮汕地区)及福建的漳州一带最为盛行,乃唐、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。

3、“功夫茶”采用的是乌龙茶叶,如铁观音、水仙和凤凰茶。乌龙茶介乎红、绿茶之间,为半发酵茶,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“功夫茶”所要求的色香味。

4、一、盖碗的茶具,盖碗茶具是一种上有盖、下有托,中有碗的茶具。又称“三才碗”,盖为天、托为地、碗为人。

5、二、茶海:(也叫“公道杯”),又称茶盅或公道杯。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。为避免浓淡不均,先把茶汤全部倒至茶海中,然后再分至杯中。同时可沉淀茶渣、茶末。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,以滤去茶渣、茶末。

6、三、茶匙、茶荷:(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)跟其他杂七杂八的用具一套买的,搁在一笔筒似的东西里,整套叫茶道。

7、四、炉及水壶:电或酒精烧的都可以,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(必备)。绝大多数功夫茶要求沸水,万万不能用饮水机或电热水壶代替,因为它们设置的恒温是90~95度,而且太多水不断地沸腾水质会受影响。

8、五、茶杯:白瓷薄壁的,不影响茶色和茶味,清洗也方便。

9、六、储茶罐:纸罐,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实惠,纸罐遮光,密封袋封气味和潮湿。

二、怎样的茶才是好喝的茶

1、什么样的茶好喝,那这个答案就不能唯一了,人的味觉不一样,肯定对品茶的造诣也就不一样,所以好茶的定义也就不能相同了。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,肯定是

2、嫩芽比较好,而且价格越高的,茶叶档次也就越高。

3、我以前单位隔壁就是销售茶叶的,我们经常去那里帮忙装茶叶,比如哪家企业发茶叶作为慰问品了,我们就会去帮忙,时间长了,多少也就了解茶叶的好坏了。而且茶叶店铺的姐姐也直接告诉我们,茶叶利润很高,但是价格高的肯定是昂贵的,而且外面卖的,你不懂得,真的就可能被忽悠,新茶旧茶被掺的可能性也是一定发生的。

4、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,也可以通过闻茶叶的香味来判断好坏,而且看色泽也可以,当然了,更专业的就是好茶必须有好的茶壶,而且与水的温度也有关系……要么说是功夫茶呢,没有时间,你是无法品尝出一杯好茶的。

三、潮汕功夫茶品饮礼仪

1、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,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,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!

2、 1客来待茶茶要新,人要热情茶要烫

3、以茶待客,是中国悠久的传统习俗,潮汕人以茶示礼,表现在方方面面,我们这里单说客来待茶。客来,已泡功夫茶为重,有远客来,当然要“烹得香茗迎远客”,即使近在咫尺的邻里,过门来访,也常要泡功夫茶招待。外地朋友来访,不管他是否习惯喝功夫茶,或是已在他出喝茶后来访,都还是要泡茶,因此闹出许多笑话和尴尬事。更有甚者,如在产茶县饶平,客人进门,刚好主人在喝茶,主人招呼喝茶会向你宣告,是冲头遍、二遍或三遍。俗语说:“头冲茶是皮,二三冲是肉,四五冲已极。”已泡过三四遍,主人即换茶。有人更甚,客人进门便将刚泡好的茶叶倒弃,重新换茶,就是怕人嫌“食尾茶”,“无茶色”。喝功夫茶又讲究热喝烫嘴,所以,就有这句“客来待茶茶要新,人要热情茶要烫”的古训。

4、这是一句全国流行的茶酒谚。在潮汕,也有“七分茶,十分酒”、“七茶八酒”、“满酒是敬,满茶是贬”之说法。这是有道理的。茶水很烫,斟满了要烫手,不好端而且功夫茶重品香尝味,满茶就有牛饮之嫌,有时还会引起误会。所以,泡茶的人都得遵循浅茶原则。

5、做客受敬茶,应邀品茶,是很平常的事,客人表示感谢,也少有严格的茶规,不像日本茶道那样有一套严格礼式。我们中国人谢茶,在自然与真情中流露。当代,在各种茶会上,主人朝客人的杯里斟茶或端茶放在客人面前敬茶,客人屈指在桌子上轻叩二三下,表示“跪谢”,这是从香港、广州传来的,目前渐渐普及成俗。这也是一种谢茶礼式。

6、潮汕人一般喜欢用工夫茶待客。举凡作客,见面之初,主人敬茶表礼,客人则受茶致意,所以其中有关礼仪须有所注意。

7、潮汕人把茶叫做“茶米”,茶在潮州人心目中就像米一样,足以看出潮汕人嗜茶如命,茶与米的不可分。工夫茶,在潮汕深受人们喜爱。潮人喜欢以茶会友,在细品慢酌、谈笑风生中,人们互通讯息、加深感情。

8、它不同于一般的喝茶,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,大口大杯地喝,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,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,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,在以茶叙情;

9、其次,潮州工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,待茶冲完,主客总是谦让一番,然后请长者、贵宾先尝,杯沿接唇,茶面迎鼻,闻茶之香,一啜而尽。工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“茶道”。

10、潮人独钟乌龙茶。先前青睐福建安溪铁观音、武夷巖茶,现今以潮产单丛茶为最爱。

11、传统的工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。一盖碗、一冲罐,三茶杯、一茶盘、一茶池、一壶、一锅、一炉。

12、盖瓯,是用来冲泡茶叶的;三个小茶杯,是用来喝茶用的,无论喝茶的人数是多少都是三个杯;

13、茶盘和茶池,一个是用来放三个小茶杯的,一个是放在茶盘下面用来放洗杯的废水。

14、很酒有酒道,茶有茶德,潮州工夫茶也有自己独特的一种茶规。

15、工夫茶一般是主客四人但也可多人,主人亲自操作。首先点火煮水,清洗茶具要等水开了用开水冲洗一下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,茶叶不能太多七分左右吧,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。冲茶,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,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,因为那样会“冲破茶胆”,破坏茶的味道。冲茶要像书法,不急不缓、一气呵成,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,这样冲下来就叫“高冲”。

16、据说“高冲”能使热力直透罐底,使茶沫上扬,不仅美观,也能让茶味更香。第一冲杯是不能让人喝的要用它来浇冲杯子,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,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。叫洗茶。洗过茶后,再冲第二冲,此时,茶叶已经泡开,性味俱发,可以斟茶了。

17、斟茶也有讲究的:有四字诀:低、快、匀、尽。

18、“低”,斟茶切不可高,高则香味散失,泡沫四起,表示对客人不尊敬;

19、“快”则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,且保持热度;

20、“匀”则是保持各个茶盅均匀承茶,其名曰“关公巡城,韩信点兵”,所谓“关公巡城,韩信点兵”,其实就是把茶杯靠在一起让茶杯轮流筛,不能筛满一杯再去筛另一杯,这样会使茶色浓淡不均,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的尊重;

21、“尽”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,这样下一冲的茶才不会有苦涩味。

22、每杯筛入多少茶也颇有讲究,如果茶汤不足一半,说明主人瞧不起客人,这是一种鄙夷的暗号,遇到这种情况请最好先走为妙。如果茶杯都筛得满满,是表示你呆得太久了,若这并非主人下“逐客令”请你回去,则是主人不想再泡茶了。所以一般筛茶都以八分为宜,讲究适可而止。

23、主人筛完茶之后,自己不能先饮,要等到别人端杯后自己方能端杯。这与酒道的“先乾为敬”恰恰相反。主人以“先乾为敬”先端杯上饮时,即是犯了工夫茶之大忌。

24、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,无论其身份尊卑,无论其年龄大小,也无分性别。喝茶时要端取哪一杯呢,这也是很有讲究的,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杯茶,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杯。如果不懂规矩,在两旁茶杯未有人端走之前,就先拿了中间一杯,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,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敬。

25、如果主人催客人饮茶时,主人会用左手手指轻叩茶几,右掌向上伸出,来个“请”的姿势。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开水洗一次杯子,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。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、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。

26、喝了一杯之后,一般还要等在座的人每人都喝过一杯,才喝第二轮。如果在喝茶的过程中,又来了客人,那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。以示对新来客人的尊敬。

27、品茶也大有文章,一小杯要分三口,一口啜,二口品,三口回味。

28、无论你味觉如何,都不能一饮落肚,而要让茶水巡舌而转,激发起舌上每一个味细胞对茶味的“热情”,充分体味到茶香方能将茶咽下,这才不算失礼。饮完后还要向主人“亮杯底”,一则表示真诚领受主人厚谊,二则表示对主人高超技艺的赞美。

29、真正地喝茶,应该是气定神闲,悠然自我地喝茶——潮州工夫茶之工夫正是这种境界的升华。一个人坐在茶桌前,不是危襟正坐,而是随意而坐,气定神闲,不管泰山崩于前,还是黄河之水泛于前,以“品”为主的潮州工夫茶文化,它显示高雅,表达礼仪,寄托情谊,反映素质,表现自我。而沏茶程式之细腻周密,有条不紊,从容不迫,气氛和谐等,则表现出潮人以“和为贵”之高尚情操。